通大意,先断易
1.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语段大意;
2.理清与断句材料相关的人物关系、事件背景等;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凭语感对较为简单的断点作出判断,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
4.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
找词语,判断点
1.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进行判断;
2.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3.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其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抓虚词,知停顿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开的地方。
察对话,明句读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谓”等字眼,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及所说内容的起止。
辨句式,定句读
根据固定句式及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进行断句。
看修辞,助断句
古人作文时常使用顶真、对比、对称、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讲求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而这些修辞的特点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1、理解记忆法
高中阶段背文言文,就不能再死记硬背了,因为高中需要背诵的文言文较多,而且内容较深,如果还像此前一样靠着死记硬背,不仅背诵的效率低下,而且即使背诵完也会很快就忘记了。
所以,背诵首先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知道文言文表达的中心思想,知道文章的结构,知道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样,我们就可以用翻译后的现代文来复述,直到理解透了,然后在尝试背诵,这样就能大大提升记忆效率,而且,背下来的内容不容易忘记。
2、关键词记忆法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背古诗的时候,如果卡壳了,别人只需要提醒一个字,就能马上就能想到下一句,其实,文言文记忆,也需要这样的关键词,比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这样一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只需要记忆“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然后把这些词串起来,这样就能慢慢背诵熟练了。根据这个思路,把关键字词串联起来就很好背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