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皆成性格。”
请以“学习与性格”为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学习与性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名言中的“气”,按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
学习能够弥补个人缺陷,提升人生境界,扩充家国情怀。这也正是荀子在《劝学》中所说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资质(本性)与别人没有区别,只是善于借助学习提升自己。
首先,学习能够弥补个人缺陷。苏轼曾经是狂妄少年,传说他曾自撰一副春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在一位老者的启发下,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他不再狂妄自负,发愤学习,终成一代文豪。学习弥补了苏轼自负的性格缺陷,塑造了他谦逊、向上的气质。
其次,学习也提升了读书人的人生境界。苏轼屡遭贬谪,处境困厄,但即使一生穿着粗缯大布,他都乐观旷达。垂暮之年时,苏轼曾自题画像,其中有这样的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等地都是苏轼被贬的地方,而他却把被贬谪当成这一生的功业,这样的旷达,从古至今几人能够做到?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轼却能乐观旷达,很大原因是与他经常对“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梦蝶”的庄子等作品含英咀华有关。他从陶渊明荷锄带回的那轮月分一缕月光,他同庄子那棵孤独的树一道看守心灵的月亮。……
最后,学习应提升家国情怀。人的自我分为“小我”和“大我”,“小我”为个人名利而患得患失,“大我”为社会、国家利益而披肝沥胆。学习的最高境界,我认为,就是走出“小我”,迈入“大我”,如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等。“大我”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苏轼赤壁怀古,虽因蒙冤被贬而叹“人生如梦”,但他举起的酒杯不只是浇心中之块垒,“一尊还酹江月”,凭吊的更是为国建功立业的千古风流人物。他穷则独善其身,一心仍想兼济天下,他“聊发少年狂”,只为“西北望,射天狼”!
学习不是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想改动苏轼的诗句与少年们共勉:“腹有家国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