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和白居易第一次见面是在扬州的时候,当时已经是55岁了,这个时候他俩也是算有名的诗人了,不过依旧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俩认识之后,曾多此以写诗的方式来表达对对方的欣赏。
不到两年时间里,两人互相赠答的诗就有138首之多,白居易还为此出了一本书《刘白唱和集》,先后编集四次,是当年的大热畅销书。
在这本书里,记录了白居易和刘禹锡晚年交往的诸多细节,洋溢着生命的乐观和情趣。对于他们来说,诗歌就是通往对方灵魂的高架桥,一路畅通无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与白居易的简介,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