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清晨,几个人在郊外散步,忽然听到一阵凄厉的鸡叫声,只见一个人抓着一只鸡走来。鸡尾羽略长,颇似野鸡。散步人问:“敢抓野鸡?”那人气愤地说:“邻居家的公鸡!半夜啼叫,害得我一夜没睡,我一早就把它买来,马上就让它变成盘中餐!”散步人笑而不语。
题目一: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要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从材料中公鸡、买鸡人、散步人等不同角度可以悟出不同的道理。请任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南昌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历年中考阅卷作文组组长、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总校语文组教研组长唐琦
写作角度多样 关键在于从材料获得启示
唐琦老师说,题目二更多考察考生从这个材料中得出了什么样的感点(启示),目前我想到的角度大概有这些:
从鸡的角度来说,鸡为什么会被吃?因为它没有按常规来打鸣,在不该打鸣的时候打鸣,就坏了规矩,我们这个社会也是一样,一旦人没有遵守规则的话,那么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而且这只鸡‘颇似野鸡’,可见它平时是很不修边幅、桀骜不驯的,那么可以延伸出人的外在形象、品性这些东西其实是很重要的,从这个角度来写也可以。”
如果用反向思维来考虑,这只鸡为什么会被吃?就因为它半夜打鸣?它为什么半夜打鸣?也许是想改革,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有许多改革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后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角度。
从买鸡人的角度来说,虽然这只鸡半夜打鸣,但罪不至死啊,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沟通的,买鸡人干嘛在盛怒之下就将它置于死地呢?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孩子也会犯错,但不能全盘否定他们,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考生可以谈谈教育、情感沟通方面的问题。
“散步人的笑而不语,让我想起了郑振铎的《猫》,他的第二只猫被路人拐走了,恰巧被隔壁的周家丫头看到了,但周家丫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当语而不语,其实也是一种错。那么,当我们面对不正确的东西时,有时候沉默就是一种纵容。”唐琦表示。
作为历年中考阅卷作文组组长,唐琦也请考生们放心,“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还是从作文包容性、开放性的角度,我们绝对不会因为考生的观点与老师不同,就一棍子打死,请你们相信阅卷老师的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