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在字典上有这样的释义:(1)扶,用手支撑使人、物或者自己不倒。扶着栏杆,扶老携幼。扶犁。(2)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者立。扶苗,扶起伤员。(3)扶助。扶贫,救死扶伤。扶弱济贫。(4)姓氏。
请以“扶”为题,写一篇作文。
本年度中考作文试题,一字多解,一字多义,可谓开合有度,包容万千。
选材方面,社会生活,个人成长,亲情友情师生情,可以包罗万象。该题目贴近现实生活,凸显时代主题,也更有利于考生写出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成长、生活的思考。
该题目审题难度不大,体现了中考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的导向。但审题无障碍,不等于就能审好,审出高端的创意来。
单个字的题目,我们一般采用添加因素,造句子的方法,使其表意趋于完整,字义更加明晰。
首先,我们考虑,谁扶了谁?扶什么?怎么扶的?为什么要扶?扶的结果怎样?一连串的问题,我们考虑清楚了,基本内容也就确定了。
如果我们头脑中没有明晰的内容,还可以想想学过的课文,读过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父亲的“扶”,《再塑生命》是老师的“扶”。《三顾茅庐》是诸葛亮的“扶”……
《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学业上的帮助和关心,就是一种“扶”,这是一种精神的支撑和扶助,还可以用文中句子去理解,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大而言之,是为了医学。藤野先生通过对一个学生的栽培和扶持,间接地扶助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门科学。
如果你能想到藤野先生,你就能迁移到你的一个老师对你的扶助,学业的扶助,精神的扶助。被扶助的是你,也是你身后的家庭。同学们写过的类似的题有《我的青春摆渡人》《想起你,就有了力量》。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正是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扶贫奔小康的结果。在此时代大背景下,选择我们身边的小人物生活的变化,去体现“扶”,去体现党的惠民政策,扶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正是一个唱响时代主旋律的好立意。我们练过的题目有《家里来了客人》。记得有学生通过写农村二大伯的来访答谢,插叙了几年前二大伯来借钱购置生产工具的往事,从与父亲的交谈中,感受到农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凸显了党的惠农政策。这是一种“扶”,既有小家庭之间的“扶”,也有党和国家对百姓的“扶”。
援藏是扶,支教是扶。做公益是扶,献出力量和爱,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伸出援助的手,都是扶。家人之间互相扶,邻里之间互相扶,同学之间互相扶,更有社会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扶。
从“扶”的释义1中,我们还读出了自己扶起自己的意思来。用什么支撑自己,使自己从困境中崛起从跌倒的状态下爬起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能够真正使自己站立的(扶起自己的)一定是自己内在的不服输的能量,一定是自己,不是别人!那是一只无形的手,扶起了哭泣的自己,扶起了被风雨打倒的自己。就是有那么一种植物,在风雨过后,能够自己坚强的站立。
如果学生还能够辩证地考虑问题,扶就是为了不扶,不扶就是为了扶。那么,也是可以有故事的。例如,孩子骑自行车跌倒了,父亲袖手旁观,孩子在委屈中自己爬起来了,此时的不扶就是一种“扶”,精神的扶,长久的扶。
我们学习一项特长,老师手把手地教,这样的扶,是为了让你站得更稳,站得更牢,走得更远。这样的“扶”,就是为了以后的“不扶”。国家的惠农政策,扶贫政策,也是这样的思路。
所以,从以上分析中得出,这个作文题,好就好在能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话题,人人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但都需从小事落笔,小切口进入,在小人物身上,去体现大的主题。
可以是时代热点,扶贫攻坚,建党百年,可以是核心价值观,人与人的互助友善,可以是真情实感的抒发,可以是励志人生生命价值的思索,还可以是思辨类的哲理意味的阐释。小到个人成长,家庭建设,邻里互助,社区和谐,大到国家战略,民族复兴,时代颂歌,均可入笔,均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