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出自《论语十二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息尚存出自《论语十二章》:“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出自《论语十二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十二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巧言令色出自《论语十二章》:“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十二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出自《论语十二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十二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见义勇为出自《论语十二章》:“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十二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出自《论语十二章》:“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出自《论语十二章》:“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出自《论语十二章》:“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三思而行出自《论语十二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十二章》:“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而《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高度总结的重要文献。能够体现儒家基本思想,对后代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汉代以后,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因此《论语》影响逐渐扩大,而后成为历代文人必读书目之一。
而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学的基本思想都在《论语》中,所以它又被西方人称作中国人的“圣经”。
同时《论语》语录体的模式,也从多面展现了孔子的思想,政治主张,才识,文学理论,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书中很多思想和处世之道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学为己用。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是鲁国人。
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
无容置疑,他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
孔子曾做过陬(zou一声)邑(今山东曲阜(fu四声)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
他的母亲姓颜,叫征在。孔子三岁其父病逝,十七岁丧母。
孔子政治主张“礼”和“仁”之德行和德性。他生活于春秋晚期战乱时期,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
而在当时,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
孔子师徒颠沛流离十四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返回鲁国。
第二年冬天,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
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六十八岁老者,他依旧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集中整理出了古籍——“六经”。
公元前480年,孔子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还被剁成肉酱。接连打击让夫子觉得自己时日无多。
公元前479年,子贡拜访孔子,孔子于门前与其遥遥相望。他叹息着世间已然无道良久了,没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而后,孔子患病不愈而卒,享年七十二岁。(又一说法为孔子享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孔夫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很多弟子听闻此噩耗均为夫子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其守墓六年。
弟子及鲁国人很多为此在其处定居,此地故得名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