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指天神和地神,泛指神明。
例: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岂宰杀乎?——唐·李朝威《柳毅传》
词语解释:
1、天神与地神。
《书·汤诰》:“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
孔传:“并告无罪称寃诉天地。”
《史记·宋微子世家》:“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
裴駰集解引马融曰:“天曰神,地曰祇。”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
《水浒传》第九八回:“当下儐相赞礼,全羽与琼英披红掛锦,双双儿交拜神祇,后拜鄔梨假岳丈。”
2、谓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
郑玄注:“天之神祇,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3、泛指神灵。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吾自禹之后,承元常之德,蒙天灵之祐,神祇之福,从穷越之地,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干戈。”
晋葛洪《神仙传·郭璞》:“向见日月星辰之精灵,五岳四海之神祇。”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上祭天,下祭地,中祭神祇。”
冯至《伍子胥》:“他们怀念着故乡的景色、故乡的神祇,伍尚要回到那里去……子胥却要走到远方。”
神祗和神祗区别:神祗是一种错误的用法,并不存在这个词语,正确用法是神祇。神祇:“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明。神祇是宗教观念之一,超自然体中的最高者,一般被认为不具物质躯体,但有其躯体形象。
神祇(qí)是宗教观念之一,超自然体中的最高者,一般被认为不具物质躯体,但有其躯体形象。不受自然规律限制,反之却高于自然规律,主宰物质世界,能对物质世界加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中,多少存有这种概念,但因文化的不同,人们对神的认知却又千变万化。
蓬莱三仙: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一说比干范蠡为文财神);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