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氏族典卷》有言,“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者也,百世而不变;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数世而一变”。简单来说,姓氏因人伦而产生,姓指示着血脉传承,氏是为了区别子孙后代的分支。
几千年来,姓名的形式和内涵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散漫到规范的演变过程。在春秋战国时期,取名的一大方式是指物为名,孩子出生时,大人见到什么就以什么取名。像墨翟、孔鲤、司马牛等,都是这种情况。
这些名字看似随意,实则属于当时的五种取名原则之一,即《春秋左传》的记载,“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指物为名是“假(借)”。
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以单字名为贵,认为“二名非礼也”。西汉末,崇尚复古的王莽就大力提倡单字名,直到魏晋年间,取双字名才逐步流行起来。如人们熟知的王羲之。
名字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用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别的人,名字让人们认识一个人,纪念一个人。除此之外,名字还可以用来代表一种事物,区别于某种事物。
不同的姓名诱导着不同特点的的性格。给宝宝取好名字可以使人性格开朗、豁达,思维活跃、行事稳重,不落俗套,好的性格自然影响命运,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变。
人们对自己名字的满意度,还会影响到他的幸福指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蔡华俭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中国人对自己名字的偏爱和他们的幸福感存在密切联系:一个人越是喜欢自己的名字,他就会感到越幸福。
从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
乳名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笔名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艺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学名
学名,就是一个人开始求学时使用的名字。
字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