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父亲的形象特点:思想开明,然而官场失意,性格逐渐变得伤感忧郁,对于鲁迅的教育,他十分重视,从不懈怠,并且十分严厉,鲁迅曾回忆到:童年因为父亲失去了很多乐趣,但仍感激家父的严。
父亲的病中用幽默而讽刺的言语,将环境和人性丑恶的一面描写出来,将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从简单的言语里透露出来,年轻时的鲁迅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很是短暂,却是从这些时间,空间内将父亲刻画出来,表达了鲁迅对父亲的爱,和父亲对鲁迅的爱。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鲁迅(1881-1936),原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字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弟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出身于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