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2、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3、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
“故诗有六义焉: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1、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2、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5、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8、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