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饮酒二十首》等。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陶渊明是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1.第一,憎恨战争。陶渊明生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他对战争充满了憎恶,他在《桃花源记》中写到了“带妻、邑人来此”,反映了战争对平民的影响,描述了桃花源记中的生活场景,与外面的连绵不绝的战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反映了战争对民众的危害,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
2.陶渊明对人情世故的虚伪和黑暗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所以他的“隐退”并非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而是对现实的批判。在他与世隔绝的漫长岁月里,他虽然也曾犹豫和犹豫,但他并没有屈服于现实,而是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清白。
3.陶渊明晚年对隐逸生活的追求,既有正反两方面的含义。在正面的情况下,陶渊明虽然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社会的堕落,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在这个肮脏的世界里,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纯真,这种高尚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而陶渊明的“隐逸”则是一种消极的、对现实的逃避。
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中古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很大的影响。他对“真”的认识,不仅重视对“历史”、“人生”的真实,而且重视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他对自然的认识,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思想。
他不讲教化,不讲雕琢,只讲感情的自由表达,重视诗词的自然,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是,不管是倡导艺术的真实性,还是崇尚文学的自然,都是要尽情地表达生活。这就是陶渊明的文学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