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丌官,即亓官,原先是官名。为古代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当时,笄与亓相同,笄礼是少年年至十五岁时,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作为由少年正式传为成年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设有这个管职。丌官姓就是这种官的后代为纪念先人而出现的,称丌官氏。后来,在明初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运动中,“丌官”复姓被改成了单姓“亓”。孔子在十九岁结婚时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后人。因此,亓氏和丌官氏源流一样,姓源相同。
亓最早当由丌字衍生而来,丌即指古代放置祭品的祭器。说文解字注又曰:字亦作亓。古多用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书其字多作亓。康熙字其条下谓“古文丌、亓。查古今书证丌与亓最早见于先秦古文献,方述鑫撰:反臣丌宗主”。至两汉时期其字古文丌、亓则多出现于金石碑文之中,如泰山都尉孔宙碑:於亓时雍,抚兹岱方。秦汉以降,作为其之古文的丌、亓二字的用法则渐少见,已为“其”字替代。倒是作为姓氏用字而更多地出现于魏晋及其后的典籍文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