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那妖怪逃回自己的洞府取出九齿钉耙与悟空大战,但见自己敌不过悟空就躲进了洞中不肯出来。悟空没法只好先回到师父身边告知唐僧次妖的来处。高太公请求悟空将此妖捉去,悟空答应了。悟空又来到洞口与那妖大骂,又纠缠起来。当那妖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过此,立刻丢下了自己的钉耙,跟悟空前往拜见唐僧,唐僧为那妖取名换做猪八戒。八戒跟了唐僧后,只好离开了高老庄。师徒三人来到浮屠山、逢乌巢禅师,从其处得《心经》一卷。
吴承恩(约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明代小说家。曾祖吴铭、祖父吴贞曾分别任过县学训导、教谕,其父吴锐,以经商为生,六经诸子百家莫不观览,乐观旷达。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长期寓居南京,靠卖文补贴家用。后出任过长兴县丞,但由于看不惯官场黑暗,不久就愤而辞官。后又担任过与县丞品级相近的闲职荆府纪善。晚年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
《西游记》针对明代“崇道灭佛”的政策反其道而行之,小说中采取了“崇佛抑道”的态度,对道教极尽讽刺挖苦、揶揄嘲弄之能事,这种嘲讽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小说中写了很多作恶多端的道士,如车迟国虎力、鹿力、羊力三个大仙和比丘国的国丈等。他们或妖言乱政、或图谋不轨,但却得到了君王的信任,任意妄为,这便有影射明世宗好道的迹象。
据载,明世宗极好道教,还把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等封为“真人”,官至礼部尚书。这些道人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书中还极力描写车迟国国君信任妖道,大肆捕拿和尚。这种描写里又有厂卫特务统治的影子。小说所揭露、讽刺的对象,在明代的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影子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