褂,是清代男女的主要上装之一,通常是正式场合穿着的一种礼服,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最初仅在满族内流行,而后扩展到全国。《清稗类钞·服饰》中解释:“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谓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称,惟制式不同。”
作为外用,有单、夹、棉几种,穿在袍服之外;贴身穿着的为“小褂”,为家常便服,是一个半身小罩褂,穿时袖口白里子翻出。褂并不是清初就开始流行的,“在清初的时候,只有营兵穿马褂。到了康熙之末,富家子弟渐渐也有穿此的,到了雍正时代服之者渐众,以后便无人不服了。”
同时,褂也逐渐由实用型向装饰型转化,面料日趋奢华,纹饰也日益繁复。最初由男子穿着,而后女装受其影响便也有了女褂。
民国时期,马褂配长袍成为男子的礼服。民国《服制条例》中规定,“褂,齐领对襟,长至腹,袖长至手脉,左右及后下端开衩,质用丝麻棉毛织品,色黑,纽扣五。”
1、大褂
造句:一位头裹白头巾,身穿蓝大褂的老战士自我介绍说,他叫萨利赫.本.阿里,49岁,在阿布.萨利姆监狱关了4年,就是在1996年发生大屠杀的那座监狱。
解释:(~儿)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
2、马褂
造句:《新闻晨报》把现年47岁的戴志康称为上海的新“地王”,新闻图片中戴志康穿着传统马褂,下巴留了一撮胡须。
解释:(~儿)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以黑色的为最普通。原来是满族人骑马时所穿的服装。
3、褂子
造句:1986年5月9日,一个人穿了一件颇像大清帝国时期的长褂子,身背一把破吉他,两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
解释:中式的单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