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性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组成:
质子数(Z)=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最早发现质子的科学家是欧内斯特·卢瑟福,他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被人们称之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个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
1、质子是构成原子核的一个部分,原子核由带1个单位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质子就是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中子就是原子核中带不电的粒子。质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
2、质子数=原子序数(就是元素序号)=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3、氧元素是第二周期的元素,所以氧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内从层2个,外层6个,共8个电子;而氧原子的质子数也是8个。符合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氧原子本身是电中性的,不带电荷。
4、事实上所有的原子都是电中性的,都符合【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