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和土地》是诗人苏金伞于1948年9月创作的诗歌。这首诗讲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诗人把这一主题思 想通过三黑在翻耙土地时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来。
全诗十五节,采用写实的创作笔法,写出了农民三黑翻地、耙地,累了在地头歇息这些农村的劳动生活场景。全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 1~3节,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了“农民一有了土地”之后那种极度喜悦的心情,恨不得尝尝土地的滋味,甚至想变成一粒种子试试土地的温暖。
第二部分 为第4~15节,写三黑有了土地后的喜悦心情,从四个方面来表现:第4~9 节,写三黑把地耙得细致平整,想象着麦籽儿躺在里面的舒适,以及在地里茁壮成长的情景;第10~12节,写三黑回忆起逮蝈蝈儿的情景;第13~14节,表达了三黑对未来的展望;第15节,写三黑内心感到的幸福——“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三黑和土地》选自《苏金伞诗选》。苏金伞从小生活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新中国成立前,在老解放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近解放的地区继续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写于新中国土改时期,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作者曾写有《胎芽》一诗,素雅、形象的比喻让人过目难忘:“这是春天的第一个声音/ 是生命的第一次撞击/ 就像婴儿的第一颗乳牙/ 就像戳纸窗/ 企图向外探视的小手拇指”。童真如山间清溪,一路浇灌着苏金伞不老的诗心。
1997年1月,诗人辞世。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许多诗作被翻译,传播到海外。
臧克家曾评价说:“苏金伞的诗读者很多……他的诗句看上去很素净,没有斧凿的印痕,可是味道却极醇……他的情感是颇为浓烈的。”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新诗三百首》序中说:“我一向认为苏金伞是早期诗人中虽无盛名却有实力的一位,却未料到他能写出像《头发》这么踏实有力、捣人胸臆的好诗,并且立刻认定,此诗虽短,撼人的强烈却不输鲁迅的小说。”
三黑获得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感到那样的幸福和满足。他精心照料土地,甚至想象着才耙完的地已经开满...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接下来分享三黑和土地主要内容和段落大意,供参考。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选自《苏金伞诗选》,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选自《苏金伞诗选》,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
三黑和土地的写作背景: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近解放的地区继续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三黑和土地》写于新中国土改时期,表...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
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接下来分享三黑和土地课文及原文赏析。
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