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重庆中考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重庆中考 > 重庆中考试题 > 重庆历史试题 > 正文

    2024重庆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董玉莹

    重庆市璧山区2023年原创中考历史模拟题

    (开卷 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请妥善保管试题,未经许可不得上传至网络。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中国北方是旱作农业粟的起源中心。下列最有利于研究中国粟农业起源的资料是

    A.《管子·轻重乙》中提到粟是民生之本

    B.汉书《论贵粟疏》论述了“贵粟”之道

    C.南宋《路史》记载战国时期姓粟的战将

    D.内蒙古敖汉出土距今8000多年的炭化粟

    2.谥号是老皇帝死后,继位者送给他的称号。据《谥法解》:“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学勤

    好问、慈惠爱民、赐民爵位,皆曰‘文’,如汉文帝者是。”下列说法符合汉文帝谥号的是

    A.掌握军队 B.封赏功臣 C.减省租赋 D.大力削藩

    3.小明同学在整理七年级历史的学习内容时看到这样的一副思维导图,请为他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A.人口南迁,江南开发 B.开凿运河,沟通南北

    C.推广筒车,兴修水利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IMG_256

    4.右图所示,是重庆大渡口八一村宋墓出土的独具特色的黑釉执壶,它是当时重庆代表性名窑——涂山窑的典型作品,是宋代点茶(沏茶方法)的器皿。该瓷器呈盘口、尖唇、长束颈、溜肩、圆鼓腹、圈足、颈肩之间有一扁形执手。对称执手边有曲形流,颈、肩有弦纹,施黑釉,釉不到底。这反映出当时重庆

    A.手工业的水平 B.饮茶的普遍

    C.瓷器业的领先 D.经济的发展

    5.诗词对于研究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下反映了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社会景象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C.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D.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上饶铅山连四纸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却在40多年前失传。有关人士在当地遍访民间,仍未找到连四纸的制作技艺,最终在《天工开物》里找到了相关记载,并成功恢复古法生产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此可知《天工开物》

    A.最早记载连四纸制作工艺 B.善于总结前朝技术经验

    C.是我国古代重要科技著作 D.比实物史料更具有价值

    12.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B.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20世纪70年代,先后5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经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

    13.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标。下列历史事件因果搭配,对应错误的是

    A.雅利安人建立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

    B.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伯里克利改革——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奴隶主的利益得到严格的保护

    14.“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材料直接表明罗马法典

    A.稳固了帝国统治秩序 B.适应了各个时代需求

    C.奠定了后世法学基础 D.推动了法治社会建设

    15.第41届世界博览会吉祥物海宝以汉字“人”作呼应,它告诉世人,构成城市的主体是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是人,享受美好生活的主体也是人。14-16世纪,“人”被发现,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5分,第17题12分,18题11分,第19题7分,共35分。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6.(5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其显著成就的。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话、电焊、电钻、电车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的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以发电、输电、配电为主要内容的电力工业和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电气设备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世界跨入电气时代。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2)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

    (3)人类社会跨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是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4)电力不仅改造了工业,而且直接进入人们的生活,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5)电力的出现促进了落后国家的进步,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与发展。

    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农民们被允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做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1978年7月,广东清远氮肥厂试行改革:设立综合奖并和产量挂钩,按照多劳多得分配给工人。第二年就扭亏为盈,产能大幅提升。“清远经验”震动全国,次年,国务院印发文件指导国营企业进行改革,初步改变企业只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的情况,使企业有部分的自主计划权,增强了企业的经营和市场意识。 ——摘编自《改革开放简史》

    材料三 左图为《苏俄/苏联工农业产值变化情况》,右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列宁“让步”的具体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做法体现的是哪一政策?(3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企业改革是怎样进行的。并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4分)

    (3)根据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评述苏俄的经济政策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分)

    (4)综上所述,两国的改革实践对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

    18.(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战争夷平了许多城市,毁坏了无数工厂、住宅和交通设施,多少世纪以来的艺术和学术成果遭到损失或毁灭。但是,战争也让战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统计,二战前夕,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总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人口降到1.6亿,面积缩至2550万平方公里。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在战争年代,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以对付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威胁。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尔干半岛为什么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点燃这个“火药桶”导致一战爆发的事件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列强和苏联合作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什么?(2分)

    (4)综上,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2分)

    19.(7分)外交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充满民族自豪感地宣告:“中国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还有信心。”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就“外交”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16.每小题1分,共5分。

    (1)A (2)B (3)B (4)A (5)C

    17.共12分。

    (1)具体做法:允许农民自由出售农产品(1分);允许私人经营(1分);

    政策:新经济政策(1分)

    (2)按劳分配(1分);增强企业自主权(1分);

    特点:从农村到城市(1分);从局部尝试到全国推广(1分)

    (3)1925年苏联的工农业产值比1920年有所增长,基本回到1913年的水平,表明苏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而1978年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可见,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富有成效,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论述2分,观点1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4)经济政策要立足于国情,要符合劳动者的经济要求;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助推经济建设。(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8.共11分。

    (1)巴尔干半岛是亚非欧三洲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位于三大宗教势力中心,宗教矛盾尖锐。(2分)萨拉热窝事件(1分)

    (2)战争对人类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人类的文化和艺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2分);战争为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2分)。

    (3)面临共同的危险或对付的敌人的威胁;国家利益(2分)

    (4)战争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地理位置是影响战争的重要因素;国家利益影响战和和的关系(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19.共7分。

    观点:积极正确的外交政策是影响外交关系的重要因素。(2分)

    阐述:在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之下,英国利用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国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相继与日本、美国建立外交关系。(4分)

    综上所述,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历程,积极正确的外交政策才能带动国家融入世界大潮,促进国家的繁荣与富强。(1分)

    观点:只有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2分)

    阐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随后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战后,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提出的要求置若罔闻,导致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新中国成立以后,综合国力提升,逐渐打破美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积极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相继与日本、美国建立外交关系。(4分)

    综上所述,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外交出现新局面并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应时刻谨记“强国才能有外交”。(1分)

    相关阅读

    2023日照一中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2-16

    2023西安高新区第一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23-02-14

    2023正定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2-10

    2023衡水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2-10

    2024长沙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02-23

    2023淄博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2-07

    2023淄博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2-03

    2023银川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2-03

    2024年陕西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01-12

    2022年吉林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2-05-31

    2022年广西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2-05-31

    2024年江苏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02-23

    2024年吉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02-23

    2022山东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2-05-31

    2022年河北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