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是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材第六单元第二十课。
本文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本文篇幅较长,以“陀螺”为线索展开叙述。第1~3自然段介绍陀螺的制作与玩法。第4自然段写“我”削制陀螺的经历。第5~7自 然段写“我”过生日时得到了叔叔送的陀螺。
第8~12自然段写“我” 的小陀螺战胜了大陀螺。第13 自然段写“我” 从玩陀螺中收获的感悟。其中,“小陀螺战胜大陀螺”是全文的核心部分。课文花大量篇幅介绍陀螺的玩法、做陀螺的懊恼、得到陀螺的开心等内容,为下文写斗陀螺获得成功时无比欢乐和自豪的心情作了铺垫。
课文生动地呈现了儿童的生活。制作陀螺时,“嵌一 颗滚珠” “钉上一枚铁钉”“四处寻找木头”“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 写出了孩子们的执着、认真。抽陀螺时,“都爱比个高下”,以至于“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有了一只好陀螺,“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完全是典型的小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
课文还通过描写陀螺,从侧面淋漓尽致地表达这些心理,如,“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 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从侧面刻画出小伙伴们奋力抽打陀螺的状态。又如,“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 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不可一世,烘托出大陀螺主人的傲慢。
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任陆军第40师炮兵团战士、排长。他于1971年开始出版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先后任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总编辑、《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社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