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不是真事,历史上并不存在。蒲剧《窦娥冤》改编自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说的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端云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后改名为窦娥。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杂剧在戏剧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多部经典作品里的人物形象,也塑造得十分成功。
关汉卿所著《窦娥冤》中的女主人公窦娥,更是成为了冤屈的代名词。
窦娥本是一名穷苦人家的孩子,她的父亲为了能够凑到进京赶考的盘缠,便将窦娥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但是不幸的是丈夫没多久就因病去世。当时有个叫张驴儿的流氓为了得到窦娥,便在蔡婆婆碗里下毒,但是没想到的是蔡婆婆无意间把羊汤给了张驴儿的父亲喝。张驴儿父亲中毒身亡之后,张驴儿怕事情败露,便花钱买通知府将窦娥判了死刑。
行刑那天,窦娥伸冤无望,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没有贫苦人的容身之地,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公,便许下了三大愿:1.白血三尺2.大雪盖身3.大旱三年。窦娥死后,三桩许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