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陕西中考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陕西中考 > 陕西中考试题 > 陕西语文试题 > 正文

    2023西安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田丹鹤

    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8分)

    学习,是生命的底色,是诗意的远行。我们在广袤无垠的语文世界里遨游,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相遇。我们聆听着瘫( )痪的史铁生用深情唱出催人泪下的母爱赞歌,跟随着莫怀戚认识了从分qí( )中走向温馨和谐的一家人,感受着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生命的热忱……学习 A (激荡/荡漾)着我们的灵魂,丰盈着我们的思想。恍然大悟的瞬间,我们喜出望外;温故知新的时刻,成就感油然而生。通过学习,使我们遇见美好,收获成长。愿我们在初中学习中经天地、见众生、成自我!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 瘫痪 ( ) (2) 分qí( )

    2.填入A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___________。(32分)

    3.“愿我们在初中学习中经天地、见众生、成自我”中的“天地”“众生”均是 (词性)。(2分)

    4.请找出文段中出现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2分)

    6.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关于读书学习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序号。(2分)

    ①桃李争春天地宽 ②梅花香自苦寒来 ③人逢盛世寿增添

    ④书山有路勤为径 ⑤少年不知勤学早 ⑥学海无涯苦作舟

    上联: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

    7.古诗文默写。(10分)

    古诗文阅读陶冶了我们的情怀:和郭茂倩探讨乐府诗,花木兰战场生活的艰难苦寒: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和周敦颐一起赞美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与韩愈漫步于晚春时节,他看到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脱口而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这是诗人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与王维静坐竹里馆,感受王维传递出悠远宁静的心境,仿佛与自然的景致融为一体,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与诗人李白一同在春天的夜晚听悠扬的笛声,勾起无尽的乡思: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有以地名为号者,如唐代的王绩、白居易,一位隐居东皋,一位晚年居于香山,故一号东皋子,一号香山居士。

    B.陶渊明是东晋著名山水诗人,开创了山水诗派,他笔下的菊花成了品性高洁的象征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

    D.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9.某中学举行“爱我中华,强我中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说明:右上方的文字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右下方的文字是“海外人才回流”。

    【材料二】

    1992年,以优异成绩在英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全部课程学业后,黄韦艮毫不犹豫选择了归国。在英国,他的月薪为1500英镑,相当于回国后10年的工资。2006年,黄韦艮与同事一起创建了我国首个海洋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2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2010年55岁的他自荐加入海军。如今,黄韦艮已经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活动一:请你仔细观察材料一的漫画,给漫画拟个标题(两个字)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主要内容。

    ①标题:_______________(3分)

    ②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活动二:假如黄韦艮先生来到你的学校作报告,作为文学社小记者的你,要设计一个问题准备现场采访黄韦艮先生,请把你采访所要说的话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20世纪以来,在我国科学家当中,有许多人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比如材料二所述的黄韦艮先生。他们为中华民族崛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身上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请你仿造下面示例再举出两例。

    示例: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古诗阅读(8分)

    10.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写出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山光悦鸟性____ 但余钟磬音____

    (2)尾联两句运用____手法,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表现了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通过欣赏幽美的景色,营造了____意境,表现了淡泊的情怀和遁世绝俗的情趣。(4分)

    (二)文言文阅读(8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苏武传(节选)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①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②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③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苏武传》,有删节)

    【注】①子卿:苏武字子卿。②春秋:年纪。③卫律:汉朝使臣,后降于匈奴。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使匈奴,明年 明年:第二年

    B.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一向

    C.与武决去 决:绝交

    D.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凡:共,总共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武和李陵起先都任待中一职,李陵投降后,因愧不敢去见苏武。

    B.李陵认为君既不义则臣不必尽忠,苏武认为全家蒙愿于汉帝,需以死相报。

    C.面对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予以严厉斥责,坚决不肯投降。

    D.李陵折服于苏武的大义凛然,泪流满面,认为自己与卫律都是有罪之人。

    (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材料一】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材料二】

    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安信证券研报显示,以1901~2000年这100年的平均温度作为基准,21世纪以来,全球温度加快攀升,目前已增温近1℃,气候变暖趋势确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预测,如果现行碳排放政策持续,将导致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上升3.4℃~3.7℃,并持续上升。而温度的持续上升将带来更高的降水量、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和生态平衡的不可逆破坏。近年来,受温室效应加剧的影响,全球多地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变暖问题必须得到全人类的重视。

    【材料三】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碳中和或将成为“供给侧改革 2.0”。碳中和在为环保行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在一个更长的维度、以严格的环保标准逼迫高耗能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出清,利好中上游周期制造版块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能够直接或间接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传统行业,也将迎来“弯道超车”式的发展机遇。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碳中和将产业引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供给格局,不仅直接推动风光发电产业链的发展,也将为中间环节和下游能源消费创造出新格局,如有色金属行业的新能源金属,化工行业的新能源材料,机械行业的光伏和锂电设备,电力设备行业的电化学储能与特高压运输,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都将迎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材料四】

    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事实上,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依然很多,要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目标,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如果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将助推全球实现碳中和时间提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

    12.下列关于“碳中和”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碳中和可以指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

    B.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仅仅是因为安信证券研报显示,21世纪以来,全球温度加快攀升,气候变暖趋势确立。

    C.碳中和的实现一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D.碳中和在一个更长的维度,以严格的环保标准逼迫高耗能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出清,利好中上游周期制造版块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

    1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机械行业的光伏和锂电设备、电力设备行业的电化学储能与特高压运输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将因碳中和迎来广阔增长空间。

    B.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将助推全球提前实现碳中和。

    C.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大等因素使得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

    D.持续现行碳排放政策将导致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持续上升,这将带来更高的降水量、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和生态平衡的不可逆破坏。

    14.围绕“碳中和”,材料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哪两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的老人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 (A)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⑪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⑫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⑬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⑭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⑮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⑯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⑰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⑱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B)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⑲风雪愈紧了。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15.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6分)

    16.联系上下文,请从划线句子(A)和(B)中任选一句理解它的含义。(3分)

    (A)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B)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17.本文多处描写了下雪的场景,试分析它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

    18.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19.结合结尾段,谈一谈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0.《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

    五、作文(60分)

    21.作文。

    人类社会离不开沟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需要沟通;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也需要沟通。沟通的方法有很多,语言上的,眼神上的,手势上的,行动上的……沟通能缩短心灵的距离,融化心灵的坚冰,突破心灵的隔膜。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处处离不开沟通,沟通能使关系更融洽,能使社会更和谐。

    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参考答案:

    1. tān 歧 2.激荡 3.名词 4. 广袤无垠 催人泪下、恍然大悟、温故知新、喜出望外、油然而生(答出2个即可) 5.通过学习,我们遇见美好,收获成长。##学习,使我们遇见美好,收获成长。 6. 上联:④ 下联:⑥

    【解析】1.(1)瘫tān痪,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比喻机构涣散、混乱,不能正常工作。

    (2)歧qí,岔道,偏离正道的小路,不相同,不一致。

    2.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激荡:指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受到冲击而动荡。荡漾:飘荡;起伏不定;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起伏动荡。根据上下文,此处指的是灵魂受到学习的激发而产生震动,故应用“激荡”。

    3.本题考查语法之词性。

    “天地”“众生”均是事物的名称,故都是名词。

    4.本题考查成语。

    “我们在广袤无垠的语文世界里遨游”中成语为“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

    “用深情唱出催人泪下的母爱赞歌”中成语为“催人泪下”,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恍然大悟的瞬间”中成语为“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我们喜出望外”中成语为“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温故知新的时刻”中成语为“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成就感油然而生”中成语为“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5.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通过学习,使我们遇见美好,收获成长”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以删除“通过”或“使”。故修改为“通过学习,我们遇见美好,收获成长”或“学习,使我们遇见美好,收获成长”。

    6.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仄起平收。根据对联的以上特点,可以找出对联组合为:④书山有路勤为径;⑥学海无涯苦作舟。④⑥中“书山”对“学海”,名词对名词;“有”对“无”,为动词对动词;“路”对“涯”,为名词对名词;“勤”对“苦”,为形容词对形容词;“为”对“作”,为动词对动词;“径”对“舟”,为名词对名词;“径”为仄声,“舟”为平声,仄起平收。

    “①桃李争春天地宽”中“桃李”为名词,“争春”为动词,“天地”为名词,“宽”为形容词,所有联句中没有与之相对的上联。“②梅花香自苦寒来”中“梅花”为名词,“香”为形容词,“自”为介词,“苦寒”为形容词,“来”为动词,所有联句中没有与之相对的上联。“③人逢盛世寿增添”中“人”为名词,“逢”为动词,“盛世”为名词,“寿”为名词,“增添”为动词,所有联句中没有与之相对的上联。“⑤少年不知勤学早”中“少年”为名词,“不知”为动词,“勤学”为动词,“早”为形容词,所有联句中没有与之相对的下联。

    7.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朔、柝、淤、濯、涟”这几个字的写法。

    8.B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选项中“陶渊明是东晋著名山水诗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B。

    9. (1)①回流 ②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以及大量外国人才来中国就业(或:创业)。 (2)示例:黄先生您好!我是学校文学社小记者。您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我。请问您为什么会做出回国与参军这两次人生中重大的选择呢? (3)示例:①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②“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或:“‘两单’元勋”邓稼先) ③世界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或:“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 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 ⑤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⑥著名原子能专家钱三强 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⑧全球知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 ⑨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 ⑩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详解】(1)答题思路:漫画标题一般具有点明漫画主题的作用,可以用漫画里的关键词来拟题。结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海外人才回流”可知,这则漫画主要用意是说明当前中国人才回流的好现象,其关键词是“回流”,题干要求用两个字,这两个字就应该是:回流。概括漫画主要内容则在标题的基础上进行更丰富的陈述,结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海外人才回流”可知,中国非常重视人才,希望人才来到这里创业,不分国内人才还是国外人才,而后一句提示语更是表现当前确实有非常多的国内外的人才来中国就业、创业。故可概括主要内容是: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以及大量外国人才来中国就业。

    (2)答题要点:要对黄韦艮进行采访,设计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要和所给材料内容相关,和他选择回国、选择从军、为国奉献等内容相关,要有自我介绍的语言,要有对对方的尊称,表达敬意。示范:黄先生您好,我是学校文学社小记者,了解了您的事迹后,我和同学们都受到非常大的震动,请问您当时做出放弃国外优渥工作、回到国内的决定时,内心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3)答题要点:仿照事例的格式,前面是身份,后面是人名;选择的人物都是留学国外、回国服务的科学家。示范: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

    10. (1)使……怡然自得,使…愉悦 只 (2)衬托(以静衬动,以有声衬无声) 空灵悠远(答案不固定,意思差不多即可)

    【详解】(1)考查对诗句中关键字眼含义的把握。“山光悦鸟性”: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悦:使…愉悦。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但余钟磬音”: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但:只。

    (2)“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尾联运用以静衬动手法,巧妙的把全诗化为一曲淡雅的乐章。万籁俱寂,只在那钟磬上一击,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缕的金玉声萦绕在禅院上空,与那日光相融,与那紫烟相缭,仿佛梵音入耳,涤荡尽胸间尘垢,悠远悠长,回味无穷。营造了空灵悠远意境。

    11.(1)C

    (2)C

    (3)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分析】(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句意:告别苏武而去。决:通“诀”,告辞、告别。

    故选C。

    (2)

    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理解。

    由选文“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可知,李陵从多个角度劝说苏武归顺匈奴,并未“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事:侍奉、辅佐;犹:就像;亡:通“无”,没有;恨:遗憾;愿:希望。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并且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镇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12.B 13.D 14.①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碳中和或将成为“供给侧改革 2.0”。②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碳中和将产业引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

    【分析】12.B.根据材料二可知,“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并不仅仅是因为安倍证券研报,还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预测。

    故选B。

    13.C.根据材料四中原文“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越来越大”,本项中缺少了“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增强”的关键信息,因此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故选C。

    1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围绕“碳中和”,材料三从“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碳中和或将成为‘供给侧改革2.0’”“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碳中和将产业引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两方面进行了说明,摘抄这两个句子即为本题答案。

    15. 失意 对面长椅,老人一直坐着 顿悟 16.(A)一语双关,既写了天气的冷,更暗示了自己创业失败的绝望和无助。(B)这句看似普通直白的话里却透露出一个不普通的道理:一个人,只要你在努力,再大的困难都不会把你淹没,你的努力也不会白费。 17.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暗示我悲惨的遭遇,同时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8.小说的误会:就是对老人一直坐在对面的各种推测和狂想。误会的妙处:能推动情节发展,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阅读享受。 19.人生只有经历磨难和挫折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斗志;人生只有在不断的战胜困难中成长,在经历失败中成功。

    【解析】15.本题考查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第①空,根据文章情节可知“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应在文章第①~⑤段,抓住第④段句子“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可以概括我的心情是悲伤;

    第②空,内容应在文章第⑥~⑬,根据第⑥段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第⑫段句子“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写“我”突然发现对面长椅的老人,引发我对老人的猜测,据此可以概括填空;

    第③空。根据“起身离开,老人捡走拉罐”应在文章第⑭~⑲段,抓住第⑰段句子“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可以概括“我”此时的心情是顿悟。

    16.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A)结合第③段句子“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可知,这里是一语双关,“寒冷”不仅是写天气的冷,更是写内心的冷,内心的冷是因为三年三次创业都失败了,内心非常的痛苦、绝望、无助。

    (B)句不能只从表面意思理解,而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先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雪花”本义是天气寒冷时下雪,结合第⑲段“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可以体会到老人生活的艰辛,故雪花的含义是生活的压力和磨难,但是他可以耐心守候获得易拉罐,可见他在积极地争取活着,顽强地生存着,磨难可以折磨老人的身体,却不能打垮他的精神。可据此作答。

    17.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

    根据第①段句子“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可知,天空飘雪为“我”出场设置了凄清冷落的背景,“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形象地描写了“我”遭遇了不幸而内心痛苦。

    根据第⑥段句子“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可知,正因为是雪天人少,坐在“我”对面的老人才能引起“我”的注意,才有下面的情节。根据第⑱段句子“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可知,雪花、人已经融为一体了。故可总结,“雪”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1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分析。根据题干来看,要求分析小说中的误会。答题方向主要在文章第⑥~⑬段,根据第⑩句子“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可知写“我”误认为老人是老年服务队的成员;根据第⑪段句子“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可知写“我”长得像他的孩子,根据第⑫段句子“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可知写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但是根据第⑯段句子“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可知老人是一个拾荒者,与前文“我”的想象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了“我”心灵的震撼和重新崛起的力量,凸显出老人是“我”从颓废中振作起来、重拾奋斗信心的力量源泉。

    19.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首先从全文看,小说写我因创业失败而消沉颓废,在公园喝酒时遇到一位拾荒老人为了等我丢下的三个拉罐坚守了一个晚上,我深受启发进而重新振作奋发。电话的内容中“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说明要敢于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说明面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迎难而上、永不放弃,就能够取得成功。

    20. 观音菩萨 由冲动、急躁、易怒日趋成熟、稳重、理性。 打白骨精 人妖不辨 辨别真假孙悟空

    【详解】本题涉及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情节。

    第①空:由“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心中又念了两三遍”可知,这里是孙悟空刚出五指山的时候,他桀骜不驯,观音菩萨便将紧箍变作一顶小花帽赐给了唐僧,唐僧再骗孙悟空戴上。所以第一空应该填“观音菩萨”。

    第②、③空:由“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可知,这是“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唐僧人妖不辨,认为孙悟空打死的妖怪只是普通人,非常生气就念了“紧箍儿咒”。所第②空应该填“三打白骨精”,第③空应填“人妖不辨”。

    第④空:结合“‘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分析,这是“真假美猴王”的情节中,为了分辨谁是真的孙悟空,唐僧忍痛念了“紧箍儿咒”。第四空应填“辨别真假孙悟空”。

    第⑤空:对比这三次念经的情节可知,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以前唐僧会因为担心悟空盛怒之下加害自己而念经自卫,后面却是为了分辨真假猴王而忍痛念“紧箍咒”。可以看出,孙悟空从一开始的急躁易怒变得越来越稳重成熟,而且讲求理性。

    21.范文:

    打开一扇沟通之门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我说:“沟通把我和爸爸的距离拉近了。”

    爸爸是一个急躁,细心的人,但他总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在弟弟住院时,爸爸经常是两头跑,白天去医院照顾弟弟,晚上回来给我做饭。虽然他是一个急性子,但在照顾我和弟弟上是决不糊弄的,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五好爸爸”。但从爸爸升官后,就什么都改变了,爸爸不给我做饭了,也爱嚷了。

    妈妈总是和我说,你爸爸升官压力大,你要理解他。被父母娇惯的我对着父亲就说:“以前的爸爸,他会和我聊天,和我开玩笑,会照顾我,可现在的爸爸,只知道工作,在单位上的脾气都到家里来发,我们不是你的出气筒!我不要这个只知道工作,而不理解我们的爸爸。”爸爸听完我的话好像被触动了。他坐在沙发上,沉默了一会儿。走到我的房间里,对我说:“爸爸想和你谈谈,其实爸爸,并没有变,只是工作把爸爸压得喘不过气来,想在家里释放一下。你要理解爸爸,可能是爸爸这几天没有关心你,让你产生了怀疑,但爸爸是爱你们的。”听完爸爸的话,我心中的怨恨都烟消云散了。我对爸爸说:“我们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您要知道我们是您永远的家,有事您要和我们说,不要生气,会伤身体的。”爸爸将我搂入怀中。

    有人说沟通是成功的一半,有人说学会沟通伴你一生。我觉得沟通是相互的,沟通是和谐的。沟通能使人们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沟通打开了一扇门,一扇走进彼此的门。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立意角度:1、从小处写,能够以自己的亲身领会来叙写相关“沟通”的故事,借此告诉人们交流沟通的方法。2、从大处写,能够写国内国际相关“沟通”的故事,进而表现“沟通”的必需性、重要性。3、从反面的角度看,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因为缺乏交流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造成心情不快、氛围紧张,以及出现不和睦音符等。

    二、构思选材。1、从小处写,可以讲述同学之间经过坦诚相待,除去相互间的误解;可以叙述与家人之间的经过静心交流,填补年纪间的代沟,实现零距离的接触。2、从大处写,可以表达古代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从经济、文化、政治等角度阐述;也可以写现在世界援非小组的文化交流,朝核会商的政治交流等。3、从反面的角度可以写夫妻间因为缺乏交流,造成摩擦不停,甚至离婚;父子、母女之间,因为缺乏交流,以致代沟愈来愈深,甚至因为不理解而出逃;师生之间因为缺乏交流,学生产生厌学、孤单等心理疾病,以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业滑坡、逃学,甚至有意捣蛋等。

    相关阅读

    2023芜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26

    2023年梅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25

    2023内蒙古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24

    2023海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24

    2023年太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19

    2023年海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18

    2023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17

    2023年宁夏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23-05-16

    2023年河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15

    2023年合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12

    2023年西安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11

    2023年连云港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10

    2023年张家口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09

    2023年邯郸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08

    2023年石家庄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