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种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想,乃关于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远见。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无论哪一种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
近些年来,从马路上不断延伸的盲道,到公共场所日益普及的引导服务,从不时出现的视障阅读中心,到铺展开的一份份高考盲文试卷,对盲人的关怀更加多样化、精细化。 从呼吁扶助到引导自强,从促进就业到文化共享,由内而外、不断深化的扶助过程,让越来越多视力障碍者更好地融入了社会生活。今天,在朝气蓬勃的大学校园,在精彩纷呈的综艺舞台,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前沿,我们都能看到视力障碍人士的身影,他们正收获着精彩的人生。
这个“根本”,在于唤醒民众、扎根群众。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靠山”。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当六七千红军路过当时只有11户人家的吴起镇时,很多战士露宿野外,谢觉哉曾赋诗回忆,“露天麦地覆棉裳,铁杖为桩系马缰,稳睡恰如春夜暖,天明始觉满身霜”;人民心系着红军,当红军从福建长汀中复村出发时,当地干部挑来一担布鞋、草鞋,不少还沾着泥巴,他们说,“鞋来不及做了,把这些穿过的鞋拿去吧,行军打仗少不得”。长征路上,扎根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就能克服征途之难、汇聚抗日力量。事实证明,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就能无往而不胜。
如何通过中国神话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众所周知,神话是一个民族在精神发育初期的文化叙事,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于世界万物的最初想象,也是对于人类自身在世界中位置的最初设计、安排。以《山海经》为例,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神话外,还有大量的山川、河流、草木以及鸟、兽、龙、蛇等中华民族宗教信仰的图腾出现, 它是中华文化中对于人的来源、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价值观层面诸多问题解答的起源。可以说神话和传说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最早的、最浪漫的表达。
12月4日,河南郑州,代驾师傅晋先生早上6点多回家时偶遇菜农拉着一车白菜,大冷天到处找地方售卖,便主动把菜农带到了自己家小区门口,并在微信群发动邻居一起来买菜。不到1个小时,一整车白菜就卖光了。晋先生说,这是力所能及的事。网友:有困难互相帮一把,寒冷冬日也能感到温暖!
90后女孩谭婷是中国首位通过法考的听障律师。因为听力障碍,她不能出庭辩护。但在法庭外,谭婷接受听障人士法律咨询、陪他们调查取证、在网络平台普法。截至目前,谭婷已帮助上万名听障人士。
《红海行动》《人世间》《只此青绿》等影视文艺作品力作迭出,“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蔚然成风,文化创意、知识付费、网络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产品供给和产融聚合壮大升级……这是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这10年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的生动缩影。
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我们才能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丰盈的精神生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开创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鸿篇。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便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地域有别,山川相异,自然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在人类的精神家园中,每一种文明都值得尊重,任何文化都应被平等相待。我们长久栖身于本国文化,以此为滋养的来源,但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同样是其间生活者的寄托,理应被理解善待。独木难成林,唯有不同文化沟通交往才能丰富文化的内涵。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城市有城市的热闹,乡村有乡村的清凉。无论你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还是心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无论你以后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屈居山村放羊,请记得生你养你的地方,让梦想的明月照亮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