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古代中秋之夜,士族之家会在亭台楼阁上备办瓜果食品,观赏月色,并互相歌唱。赏月活动一般在晚上举行,直到月亮西沉才结束。赏月时,人们会燃灯以助赏月,也有传说指出,中秋夜越晚燃点灯笼越多,会使人变得勇敢。
燃灯:在中秋节,人们也会燃灯来庆祝。这种灯笼被称为“中秋灯笼”,通常是用纸糊成的。在燃灯时,人们会在灯笼上写下祝福语或诗句,然后挂在屋檐下或树枝上。除了装饰的作用外,燃灯也有祈求团圆、幸福、平安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