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连贯性
这是因为课与课之间有的存在着因果关系。如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期,这几课依次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由开端到发展再到鼎盛直到衰落瓦解的过程。又如,一些鼎盛的封建王朝,课文往往分中央集权政治、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等几课内容,只有注意到课与课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才能对每课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要注意阅读教材中的原始文字资料
原始文字资料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在阅读课文正文时,尽量阅读教科书中援引的“文献资料”,以印证正文中的文字叙述。阅读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要先把这段文献资料真正读懂,先逐字逐句地读,然后再对整段文字内容进行理解;二是要利用课文提供的注释和译文;三是要结合课文中的正文内容,不要孤立地去读文献资料。
整理归纳历史知识
在学会解释简单历史名词的基础上,应学会整理和归纳历史知识,如学了唐朝的“开元盛世”之后,应该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中的清明政治及其出现的共同原因做一总结。再如,学习了“淝水之战”后,可归纳一下中国古代史上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样,把散见在不同章节的同一类型的知识组合在一起,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便于掌握和记忆。
课上记好笔记
记好笔记,不是一味地照抄教师各类言语、文字。而是有目的性地纪录课文内容整体框架,补充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知识要点,为进一步宏观掌握历史事件框架、过程提供引导。
课后注意对知识要点的串连梳理
课文中的历史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诱因、过程、发展与結果等都是遵从一定过程或者规律的,一定要对知识要点进行串连,这样知识要点便会记得越发稳固,也不容易漏掉知识要点。
不要照本宣科
历史知识需要记牢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有些学生就开始照本宣科。为了完全稳固把握知识,要在充足了解历史知识框架、关系、疏忽等基础上,要了解着知识要点去记牢这些知识,即尽可能在掌握知识要点含意基础上,可将知识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