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词] 遗:遗失;丢失。
《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动词] 遗:放弃;舍弃。
《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名词] 遗:遗失的东西。
《乐羊子妻》:“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4、[动词] 遗:遗留。
《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恨也。”
【又】遗:特指死人遗留下来的。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1]给予;馈赠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裘葛之遗。(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送交;交付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遗权书曰。(《资治通鉴》)以书遗操。(《资治通鉴》)
[3]输送
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商君书-画策》)
[4]加给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邶风》
遗yí【动词】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5]同本义。遗,亡也。(《说文》)遗,离也(《释言》)不遐遗。(《易·泰》)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注:“弃也。”)亡矢遗镞。(汉·贾谊《过秦论》)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后汉书·列女传》)小学而大遗。(唐·韩愈《师说》)
[6]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又如: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
[7]遗弃;舍弃
故旧不遗。(《论语·泰伯》)必遗乎今。(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又如:遗世(抛弃世事,避世);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
[8]不自主地排泄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汉书》)又如:遗溺(遗尿。不自由的排尿);遗溲(小便失禁)
[9]残存。留下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汉·晁错《论贵粟疏》)又如:遗孽(残留下来的坏人);遗噍(残存未死的人);遗黎(亡国或改朝换代后不事新朝的人民)。
[10]缺失。如:遗火(失火);遗计(失计,失策);遗策(失策,失算)遗逸(缺失);遗算(失算,失策);遗筹(失策,失算);遗兆(失算);遗帙(残缺的书套);遗计(失策);遗紊(失误而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