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两者同样,可译为“也”、“也是”。
《<论语>十则》:“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在疑问句中表测度语气,不译。
《赵威后问齐使》:“岁亦无恙耶?”
3、确实。
《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4、用在复合句下一分句之首,表示转折,可译为“也”、“也还”。
《芙蕖》:“及花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5、与“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也……吗?”
《<论语>十则》:“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亦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古字形用左右两点指明两腋所在,应是“腋”的本字,指腋下。后来“亦”被假借作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也”。
亦通常为副词,表示也、又、同样、不过的意思,比如亦无不可中的亦就是也是的意思。另外亦字也可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比如论语中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表示加强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