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佛教文化的传播和本土化。玄奘将印度游学期间收获的佛教见闻、典籍以及所思所想带回长安,通过译经讲法,创立了法相宗,推动了佛教在古代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进程。
2、丰富了历史地理知识。玄奘的西行路线为后世地理学者提供了西域山川地理的重要信息。
3、推动了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玄奘的西行促进了唐朝与西域及印度等地的文化交流,加强了外交关系。
玄奘西行,是唐代玄奘高僧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西行去佛教发源地印度学习佛法的故事。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秦州(甘肃天水北)、兰州,西抵凉州。当他来到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时,长安官府下令捉拿玄奘。玄奘不但要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还要时时躲避官方的追捕,差一点在烽台哨卡下中箭身亡。一天乘马忽然走上岔道,不肯直行。玄奘信马由缰,发现多亩青草,玄奘死里逃生,终于走出流沙,到达西域门户伊吾国。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