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度单位
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生活中常见实际物体的长度。例如: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课桌宽60厘米;铅笔长20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跳绳长2米;黑板长4米;操场跑道长400米;大树高8米等等。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重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退位加和退位减法则;及连加连减混合运算。需要大量的计算练习,才能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进上来的“1”。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连加连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读大题。然后列横式写出结果(一定要记得别忘写单位),最后作答。
3、角的认识
需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如何画一个角及初步认识直角。
4、乘法
知道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会熟练背诵1-9的乘法口诀,并且会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5、观察物体
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6、认识时间
知道1时=60分钟,半小时=30分钟,一刻钟=15分钟;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7、数学广角——搭配
在排列组合中,一定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