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讽刺丑恶现象——《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无常》。以议论为主,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第二类,怀念故人师长——《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以形象生动的人物刻画为主,记叙作者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赞颂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朴实、善良、高尚的优秀品质,表现了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
第三类,追忆旧时生活——《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主要记叙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片段,夹叙夹议,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表现出了对一些事情的反感。
这十篇散文中,有的描写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经历,有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有的批判了封建文化和思想,有的则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其中最著名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Q正传》等。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和童真的向往。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则以自己的老师为原型,赞颂了一位严谨而又有爱心的教师形象。在《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通过对阿Q这一形象的刻画,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命运和封建文化的荒谬之处。
这些散文不仅充满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他的文笔简洁明了,语言生动有力,表现出他对文字的熟练掌握。他的作品中不仅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有对人性深刻的探索和反思,这些都让他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性和普遍的人性价值。
总的来说,《朝花夕拾》是一部反映鲁迅先生思想和情感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普遍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探索人性的一本重要读物。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尽管生活艰苦,仍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