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一、智慧与策略的胜利
“草船借箭”这一故事,首先传达给我们的是智慧与策略在应对困境中的决定性作用。
以弱胜强:故事中,东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缺乏战争所需的箭矢。而诸葛亮则通过巧妙的计策,成功地从强大的曹军那里“借”到了箭矢,实现了以弱胜强。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智慧和策略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知己知彼: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功借箭,是因为他对曹军的心理和行动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知道曹军生性多疑,所以在大雾天利用草船靠近曹营,制造攻击的假象,成功引诱曹军放箭。这体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智慧。
巧妙利用环境:诸葛亮还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大雾天。这使得曹军无法看清东吴军队的真实情况,从而增加了计策的成功率。这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会利用环境因素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团结与协作的力量
“草船借箭”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个人智慧,更体现了东吴军队内部的团结与协作。
共同的目标:东吴将士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保卫家园、战胜敌人。正是这个共同的目标使得他们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执行诸葛亮的计策。
密切的配合:在借箭的过程中,东吴将士们需要密切配合,才能确保计策的成功。他们按照诸葛亮的指示行动,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这种密切的配合体现了团结的力量。
相互的信任:诸葛亮与东吴将士之间的相互信任也是团结与协作的重要体现。诸葛亮相信将士们能够忠实地执行他的计策;而将士们也相信诸葛亮的智慧和判断。这种相互信任为团结与协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该作品成书后,有多种版本传世,其中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进行了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的修订工作。
《三国演义》描绘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主要围绕战争展开,讲述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小说以黄巾起义为起点,描述了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小说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