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这个表扬让我感到温暖(命题作文)
题目二:以“欣赏”为主题(话题作文)
清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与微风撞了一个满怀,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树在风的节拍中摇摆着身躯,花儿则亭亭玉立地站在路旁,她们的身材是那么纤细迷人,婀娜多姿,真惹人喜爱。
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啊!也许是美丽的景色、愉快的心情激发了我的勇气,走着走着,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今天上课一定要大胆举手发言,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
第一节上课时,老师领读了一篇新课文后问:“谁能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得这么突然,顿时班上鸦雀无声。昨天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的我迅速默默地组织好语言,环顾四周的同学,却没有一个举手。本来就胆小的我,自然不敢举手了。
老师又重复了一次提问,还是没有同学站起来。顷刻间,我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举手吧,今天早上不是下决心了吗?但……万一答错了怎么办呢?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偷偷地瞄到了老师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而又失望的神情。我不想老师不高兴,就决定举手发言。
我鼓足十二分的勇气,把手慢慢举起来。只觉得手上好像挂着千斤重的铁块,沉重极了。刹那间,老师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但当她把目光投过来的时候,我害怕了,退缩了,立即把手放下,低下了头。在低头的一刹那,我清楚地看到老师的微笑凝固了,失望布满了她的脸。
我心里一阵难过,为自己的胆怯,更为老师凝固的微笑。难道就这样一直保持沉默来掩饰自己的怯懦吗?难道就让老师难堪、失望吗?
想到这里,我心里猛然萌生出了一股力量,鼓舞着我利索地举起手来,老师眉开眼笑示意我回答。开始我有点紧张,语言讲得不很通顺,但在老师的微笑里,我慢慢地冷静下来,有条不紊地把主要内容讲完。
我成功的舒了一口气,同学齐刷刷地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好像在说:“王翔,你真厉害!”我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默默地为自己祝福道:“我成功了!”正在暗暗窃喜之际,老师微微地挺了挺身子,清了清嗓门,高兴地说道:“王翔同学,真不错!”说完,还伸出大拇指,朝我比划着。听到老师的表扬,看到同学们的赞许目光,我像喝了蜜糖一样,心里甜滋滋的。
我得到了表扬。表扬,如一场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表扬,如一缕阳光,增添我克服困难的勇气;表扬,如一根教鞭,鞭策我一路前行。
依然体会不了葬花词和芙蓉诔的悲伤,却经历过球队夺冠的狂欢和失利时的落寞。
欣赏,欣然观赏。当我们开始关注某一事物,是兴趣;当我们渐渐对它有所思,是喜好;当我们透过这一事或一物,体悟到世间的善恶美丑,看出它本质中的精彩与遗憾,则是欣赏。
一部《石头记》,一座悼红轩,一山一水,一笔一砚,造就了一位曹雪芹,一位我欣赏的作家。我欣赏他,同样欣赏他笔下的人物与书中的典雅韵致。
我欣赏林黛玉,先时是因她的“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显然接受了红学大家们对她的评价,我欣赏她讽刺宝玉为“呆雁”的幽默与她“临风洒泪”和 “对月长吁”的“小性儿”。
一次次深入阅读,曹雪芹的笔墨在脑中不断留下新的印迹,我欣赏黛玉教香菱作诗时的“这首虽好,却断不是这样作诗的”这种细致,成为了对薛宝琴一声声“妹妹”的热情知礼。终于,我所欣赏的是她的离世,遗憾与悲伤何尝不值得欣赏!
同样,我欣赏与“潇湘妃子”性格迥异的“蘅芜君”薛宝钗。在我欣赏黛玉的“病如西子胜三分”时,并不接受宝钗的“面若银盆,眼同水杏”,然而越读越能见其另一番姿态。
她和探春的“改革”使贾府能够多撑些时日,她对于丫鬟们的体谅与呵护,她知书达理且顾全大局……我欣赏的是在封建家庭中的一位智慧的“求生者”——她既得到父辈的褒扬,又受到同辈的尊重,在仅有的一片天地活得如鱼得水。
但后来我开始怀疑,她作螃蟹诗时的“皮里阳秋”,竟显示出了那样的野心勃勃与心思重重,绝非敦厚之人了。直到现在,即使承认她的“心计”或缺陷,承认她不似黛玉的单纯,但我开始欣赏她顺应时代的能力与她的才华和气魄。
欣赏作者,从华美的辞藻到严谨的行文线索,从涉猎之广到用心之苦,从故事的内容到封建家庭的年轻人解脱束缚的渴望,从对衰亡的哀叹到对时代的思索。
我认为,“欣赏”一词,正如同我欣赏《红楼梦》的过程,从表面与外在的华美,一步步走入事物或人物的内心与本质,体会到他们的处境与思想,进而赏识他们的性情与品行,甚至欣赏他们对时代的屈服与无奈。因“爱而知其丑,恶而知其美”,欣赏我曾忽视或嗤之以鼻的一切,欣赏悲哀、叹息、讽刺、坎坷。
欣赏,可赏美,更可赏丑。欣赏美能给人以陶醉的享受,欣赏丑能给人以深刻的思考;由美见丑,由丑知美,能赋予我们看清尘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