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首要任务是正确认读。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宋代的朱熹曾提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记。”因此,在朗读时,小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反复朗读以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小学生应进一步做到朗读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读清晰。这要求小学生在朗读时注重停顿和重音的处理。
停顿
朗读时,停顿的处理非常重要。停顿的类型主要有标点符号停顿、语法停顿和感情停顿。标点符号停顿是根据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进行停顿,如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停顿时间略长,逗号、冒号等停顿时间相对较短。语法停顿则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而做的短暂停顿。感情停顿则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声断而情不断。
重音
重音的处理也是朗读中需要注意的技巧。重音包括语法重音、强调重音和感情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强调重音则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而感情重音则能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在朗读时,小学生应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合理地处理重音,以突出文本的重点和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高级阶段。在朗读时,小学生应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达文本的情感。这要求小学生在朗读前深入了解文本的背景和情感,设身处地地体验文本所描述的情境。同时,学生还应注意语速、语调和音量的变化,以更好地传达文本的情感。
声音是朗读的载体,因此声音的运用对于朗读效果至关重要。在朗读时,小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音量适中:朗读时音量不宜过大或过小,应根据文本内容和情感的变化适当调整音量。
语速适中:语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朗读效果,应根据文本的节奏和情感需要适当调整语速。
语调变化:语调的变化能够传达文本的情感和语气,小学生应根据文本内容和情感需要灵活运用语调。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让小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采取激励机制、经常进行朗读比赛等。这些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小学生朗读技巧的培养需要注重正确认读、熟练朗读、感情朗读、声音运用和朗读兴趣的培养等方面。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能,提高朗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