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想学好初一地理,必须要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课前预习。每节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要认真预习,由于地理不同于其它学科,很多知识都要落实到图上。
2、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这是学好地理的关键。上课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努力完成老师发出的各项指令。
3、课后复习。每次上完课后要及时复习,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4、以初一地理课本为依据,通过记忆和理解学习地理。课本里的文字内容、插图、表格、课后活动,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记住又要理解,才能从根本上学懂地理。以地图册、地球仪为辅助工具学习地理。地图是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地图上的地理信息很丰富,可以判断方向,量算距离,识别高低、冷热、干湿,查找地名等。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从身边的疑问开始,培养学习初一地理的兴趣。如:为什么会有昼夜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为什么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宇宙到底有多大?黄河的水为什么是黄颜色的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得到答案。
顺口溜记忆知识
初一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又缺少连贯性,学习时往往会记不住、记不牢。如果利用顺口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南亚地区时,南亚地区的物产主要有棉花、黄麻、甘蔗、花生、茶叶,我们可以利用 “棉麻折花茶”进行记忆。棉代表的是棉花,麻代表的是黄麻,折代表的是甘蔗,花代表的是花生,茶代表的是茶叶。
再比如在学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时,可利用 “原林寂寞”进行记忆。原指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林指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寂指的是热带季风气候,寞指的是热带沙漠气候。
学会概括总结,梳理主干知识
初一地理有的章节内容繁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要学会概括总结梳理主干知识,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是最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我们可用八个字概况其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再比如我国有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这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可概括为:雨热同期。
1、课上注意听讲
初一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所以上课听讲是关键。有的人认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会成绩好。其实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2、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要知道初一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
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3、要明确学习的内容
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1、立足课本,重视课堂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前对于初一地理的了解与接触是零星化、碎片化的。课本的知识建构符合初中生地理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课前预习课本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更容易跟上老师讲课节奏,对于不明白的地方重点去听。课堂上老师设置的问题都是有目的性的,老师要求做笔记的,就不要光动嘴不动手;老师让在书上划一下的,就没必要非要写下来。课后,对于老师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要及时跟进复习,间隔时间越久,复习效果越差。
2、要充分利用地图
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初一地理只要认真背背知识点就可以拿到高分,那是对地理这门学科不够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很多都“藏”于地图中,只要记住地图,很多知识点便不再需要刻意去记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图册与课本是不能离开手边的,只有知识与地图相结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地理变得更简单。
3、培养初一孩子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自然而然的便愿意花时间与经历去学习与研究。学生和家长也要注意平时对学科兴趣的培养,一年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家长也可与学生一起观看地理记录片,既可以欣赏到世界地理的美景,增长见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4、要梳理知识,掌握规律
初一阶段的地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并且两者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对比综合分析,从而融汇贯通。同学们常常把它们单个记忆,但是两者结合起来就会更容易学习。如。描绘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气候特征时,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加以说明;学习一个大洲位置时,往往从其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入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