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孩子制定短期可以达到的目标
初二的孩子,13、14岁左右,做事情缺乏持久力,常常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相对孩子而言中考是个长期目标,坚持到底有一定难度。不如利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帮助孩子制定一些小而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小目标,这样操作起来简单,孩子也能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积累最终获得知识和习惯的积累。
2、注意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给孩子提供安静独立的学习空间,不给孩子过多的打扰。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习惯去送点饮料或水果,或者偶尔进去穿插几句交谈,这些习惯非常容易打扰孩子的思考,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很多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终止学习,马上向家长求助。这样的习惯一定要克服,可以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搁置,等写完作业之后集中处理,最好是自己先独立思考,而不是一不会就“求助”。
3、及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变化
初二阶段,孩子思想也和小学不同,在小学和初一年级,孩子比较听话,对父母和老师的话基本上是言听计从,没有太多反对意见。可是,进入初二之后,孩子渐渐有自己个人的主见,和父母的想法会存在一定差异,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对父母的监督和唠叨感觉厌烦。
在这个阶段,作为父母应该及时了解,学会理解,不要把个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尽量减少隔阂,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更有助于孩子稳定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1、找出原因。看看孩子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不够勤奋,还是方法不对,然后对症下药。和老师沟通一下,听听老师的意见建议。
3、及时补救。根据孩子的问题,和孩子谈心,鼓励孩子别放弃。找人给孩子有针对性的补习,找出薄弱点。家长要做好监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多沟通。初中阶段,孩子进入叛逆期,家长一定要平心静气,和孩子做朋友,陪孩子平稳度过这个阶段。
4、让孩子学习主动。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碰到不懂的问题,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
5、提醒孩子注意整理。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
其实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学习的逻辑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小学乃至初一知识点死记硬背就可以拿到较高的分数,但是到了初一下半学期以后,知识的广度加大,学习的实质并不是知识量,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数学初一下半学期的两个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从推导公式本身,再到式子的应用,我们整个初中都要用到,但是往往在做题的时候,公式稍微做一个变形,出错率都很高。
其次,成绩波动的原因,还有孩子对学习的厌倦。这一问题主要是初二科目较多、学习内容加重,还有孩子可能已经开始思索学习的意义!出现这些问题,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加引导,让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
最后是没有养成中考要求的学习习惯,初二作业量较大,学习知识量较大,所以每天的学习时间较长,学生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最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受累,所以存在了应付心理,不能扎实学习,所以成绩下滑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