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致使中国没有走上富强之路。
封建性与目的矛盾:洋务运动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目的的矛盾使得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阶级局限性: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摧残者和破坏者。洋务运动开办的企业采用的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必定会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外交政策失败: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虽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的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内部腐败混乱:发起洋务运动的人内部腐败混乱,无法真正通过洋务运动改变社会现状。当时的清朝统治阶级官商勾结,只想着在运动中牟取利益,而不是真正去改变国力民生。
资本主义列强的阻碍:资本主义列强不会坐视中国发起这样的运动,不允许中国有强大的机会,会在中国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挑起事端,阻碍中国发展。
对外依赖性: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僚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无异于与虎谋皮。
(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1885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
在洋务派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以兴办洋务为荣,深深的动摇了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概念,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