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夔州官吏》表达的主旨: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别夔州官吏》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描述了离别时的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通过对友人的离去和自己的留守,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以豪迈豁达的胸襟,将离别看作是人生的一种必然,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友情的珍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青帐联延喧驿步,白头俯伛到江滨。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
惟有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
三年来都驻守在楚国巴城,去了扬州就成了扬子人。
青色的营帐连续不断好像停的船一样,头发白了背也驼了到了江滨。
巫山黄昏的时候经常下雨,秋天的峡水来了也不吓人。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情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通过对巫山、峡水和九歌词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的热爱与推崇。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给人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于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又登博学宏词科,先佐杜佑于淮南,后授监察御史。他参与了王叔文、柳宗元的政治革新集团,人称“二王、刘、柳”。他曾被贬为连州刺史,途中改贬为郎州司马。
后来,他被召回京都,担任主客郎中,并成为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他于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认为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人对天的作用。他的哲学思想深受道家影响,强调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他的诗文风格独特,内容广泛,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到见解。著有《刘梦得集》《刘宾客集》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