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见南山"出自魏晋时期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句诗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自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超然。通过描绘采菊和远望南山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超脱尘世、追求自由和平静的思想境界。
在这句诗中,“悠然”表示悠闲无忧的样子,而“见南山”则是指远望南方的山景。通过这种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表达了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此外,“南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指代,但在这句诗中,它通常被理解为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总的来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体现了陶渊明对自然、生活、真理的独特推崇,表明了他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与追求。
悠然见南山出自《采菊》。这句话描绘的是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无忧无虑、心无挂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诗人采菊时的情景,还通过“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的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