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得听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预习还可以使听课的整体效率提高。具体的预习方法:将书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练习册做完。
2、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
在初中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求甚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了解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兴趣点。家长和教育者能够孩子在他感兴趣的方面畅聊和肯定他在这方面的优点,如果可以结合这些兴趣来设计学习活动那就更好了。
设置合理的期望:
适当的期望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并为他们提供努力的方向。
孩子很多时候对于学习的意义并不明确,自己只当做是完成老师的任务和家长的任务,是不利于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提升的哈,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聊聊学习的意义,给予孩子设立一些期望和引导孩子学习的方向,切记不强制,只引导!
引入竞争和游戏元素:
比如说,使用计分、竞争和奖励等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适当、合理的竞争是有利于孩子的自我能动性的提升,与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期望异曲同工。
第一,掌握听课技巧。俗话说“会说的不去会听的,”任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天花乱坠,但真正对你有用的可能只有一两句,因为老师是为全班备课和讲课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准确捕捉“对自己有用的那一两句话”的能力,否则老师的课对你就没用了。那么如何把握“对你有用的一两句话”呢?这就是课堂笔记的重要性。随时把最感动你的话写下来,复习一下,巩固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你在这堂课上最大的收获!家长按照作者的描述告诉孩子,孩子会有感受。
第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是另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这样的好习惯包括:认真听课,不分心;按时完成作业,绝不拖延;饮食规律,不挑食、不暴饮暴食,要劳逸结合,不搞疲劳战术;有礼貌,不低俗,没有节操等。良好的行为不仅是成就和风度的标志,也是成就和未来的标志。结合父母平时的努力,在这方面要进一步严格。
第三,有良好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爱好不仅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也是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的学习,不仅要看学习成绩的高低,更要看综合素质的培养;优异的学习成绩和高尚的综合素质是初中生努力的方向。家长要结合时时刻刻的观察和分析,帮助支持孩子确定自己积极的兴趣爱好,努力促进孩子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