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美、英、苏三国为了协调战略计划、加强相互信赖、尽快结束战争并安排战后国际事务而举行的关键性首脑会议。
雅尔塔会议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参与的国家首脑包括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的重组问题,特别是在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以及联合国问题上达成一致。
会议的背景是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暴露。随着德国法西斯的崩溃和反法西斯战争的接近胜利,三国需要协调战略计划,尽快结束战争,并安排战后国际事务。特别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形势严峻,美国迫切希望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以减少美军的伤亡代价。
会议的结果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所谓的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和秩序的确立,但同时也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尽管如此,雅尔塔会议及其达成的协议对于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战后处置德国问题:会议决定德国应被分区占领,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别占领,并决定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这一决策旨在确保德国不再构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并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
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条件包括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确立了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关于实质性问题的决议需要通过所有常任理事国的同意。
雅尔塔会议对苏联来说,是一次取得广泛成果的会议。主要是:取得了分区占领德国的权力;确定了有利于苏联的苏波边界,保留了苏联支持的波兰卢布林政府;“大国一致”的原则确立了苏联在联合国的牢固地位和作用;在远东获得了极大的权益。所以,就建立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和确保苏联在战后欧洲和世界格局中的有利地位而言,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向苏联颁发了承认书和授权书。
雅尔塔会议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1945年7月17日~1945年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