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它山堰:它山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南部,依山傍银江镇,漳西出口。
二、郑国渠: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伟大工程,它属于关中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泾河西北岸,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处。
三、灵渠: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公元前214年开凿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四、都江堰: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远离人民和沃土千里的水旱天国,截至目前,灌溉面积已达30多个县市,近千万亩,它是世界上最长仅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枢纽。
我国古代有不少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也很高,说明当时掌握的水文知识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这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
同时,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扩大运输,加快物资流转,发展商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另外水和土一样又是作物生长的条件,在今天水又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正是由于兴修水利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古代不仅在平定安世时期,就是在纷争动乱岁月,国家也往往不放弃水利事业的兴办。
如三国时期蜀国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兴办和对都江堰的修缮。诸葛亮指出:“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所以国家专置管理堤堰的“堰官”,负责维护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
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灌溉区域已达40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