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是爱新觉罗·溥仪。溥仪,字耀之,号浩然,也被称为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是苏完瓜尔佳·幼兰。溥仪于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溥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经历了封建制度由盛及衰的过程,还在孙中山的起义革命中清王朝被推翻后,经历了张勋复辟,后来逃亡到日本,并在日本的扶植下,做了儿皇帝。在东北建立了满洲政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溥仪被苏联俘获,参加了指证日本的东京审判,后引渡回了中国,在中国接受了几年劳教后,恢复了自由之身。
封建王朝结束于公元1911年。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11年。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清朝灭亡结束。中国最开始是原始社会,然后到了奴隶社会,接着进入封建社会,又从封建社会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后就是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与西方短命封建统治相比较,中国的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也是有其存活下来的理由的,同样原因有三:
其一、中国的封建王朝并不是一直都是分封制的,或者说绝大部分朝代都不是实行分封制的,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诞生,但实行的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秦朝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郡,由皇帝派遣郡守直接管理。至汉代仍承袭这个制度,自此成为日后各朝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从宋朝之后,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除了镇守边疆采用武将,涉及到地方管理的官职更多的启用文官,削弱武将的权利(重文轻武也是那时候宋朝开始)这样就保证了地方和中央的高度统一,
其二、就是科举制度,在西方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可是在东方,科举制度就成了调和的绝佳途径,平民可以通过科举登堂入室,改变自己的身份,这就把平民阶级对统治阶级的不满、愤恨转化成了读书、科考的动力,只要通过科考就能改变身份,鱼跃龙门。以至于从平民到达官都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科举贯通了平民和达官,纵观宋后的历史,多少良臣宰相不是出自寒门,寇准、司马光.....本应该对统治阶级痛恨、反抗的平民却升华为加强封建统治的主力军。科举,不得不说是中国人管理学上的一个里程碑。
其三、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重农主义的政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与统治阶级对立情绪相对较轻,更多时候平民愤怒的对象是个别的贪官污吏,而不会上升到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对抗,所以即使发生了暴动,其结果也只是改朝换代,从一个封建王朝走向另一个封建王朝,而不会出现飞跃,例如进入资本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