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
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随之而来的唐末农民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并使藩镇势力大增,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皇帝成为军阀争夺的对象。唐朝名存实亡。907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唐朝灭亡。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唐朝对周边民族采用羁縻政策,并通过册封、和亲等多种方式,与各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上的联系;统治阶级以开放心态与博大胸襟兼容并纳外来文化,日本、南诏、新罗、渤海等国均遣使学习唐的制度、文化,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大交融局面。
唐朝统治的时间范围是618年-907年。
唐朝是由唐高祖李渊在618年建立,定都长安,经历了289年的统治。唐朝在唐玄宗时期达到鼎盛,出现了开元盛世。然而,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衰落,最终在907年被朱温篡位,唐朝灭亡。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治时间从618年开始,到907年结束,共经历了289年。唐朝初期,通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政策,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然而,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衰落,最终在907年被朱温篡位,标志着唐朝的灭亡。
内乱不断:唐朝中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边疆民族入侵,严重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藩镇割据:唐朝后期,藩镇势力日益壮大,各地方藩镇相互对抗,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财政收入减少:唐朝后期的商业税收和农业税收大幅下降,财政收入锐减,国库空虚。
边疆被侵:边疆防御体系被突破,吐蕃、回鹘、契丹等占领唐朝大片边疆土地,损失领土和人口。
吏治腐败:唐朝后期官僚腐败严重,政治清明度下降,失去人心和政权合法性。
宦官专权:唐朝后期的宦官掌控禁军,在朝堂上架空皇帝,压制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