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气氛,讴歌了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烈的爱国主义之情。
李贺〔唐代〕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公元九世纪初年,唐帝国日渐衰落,宦官擅权,藩镇割据,西方吐蕃贵族不断侵扰。诗人不满内忧外患的现实,渴望有机会报效国家,建功立业。
这首诗热情地歌颂了边塞将士不畏强敌、慷概赴难的英雄气概,寄寓着诗人渴望报国的思想感情。
开篇一句用比兴手法,以浓重的乌云简直要摧毁城垣的情景,暗喻大兵压境、边城被围的危急形势。第二句通过敌军铠甲的闪闪发光,表现敌人蜂拥而至、气焰嚣张,同时也渲染了临战时的紧张气氛。三、四两句写敌我双方的鏖战。意思是,催战的号角声在凄凉的秋色里漫天回荡,守城将士的殷红血迹在边塞的土地上渐渐凝成紫色。这是在暗示战争的酷烈,我军牺牲的惨重。五、六两句写将士偃旗息鼓,被迫转移,意欲重整军容,挽回败局,又因势单力孤,难以反攻。结尾两句是说,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守边将帅手提宝剑冲向敌人,甘愿以身许国。
·这首诗格调苍凉悲壮,这与所写的题材和诗人的心情是分不开的。此外,比兴的事物如黑云、燕脂、夜紫、金鳞等,形成浓重的色彩和鲜明的形象;加上不受格律限制的七言歌行体的运用,便体现了诗人特有的艺术风格。
李贺(790~816)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终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