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它解释了引力是由质量在时空连续体中产生的弯曲场。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了狭义相对论,其中狭义相对论解释了时间和运动是相对于观察者的,只要光速保持不变,自然规律在宇宙中是一样的。广义相对论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引力的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描述宇宙结构和行为的强大工具。
光量子理论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揭示了光是由称为光子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金属的电子发射现象,即“光电效应”,还为电视和其他现代屏幕设备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一突破性的理论不仅深化了人们对光的本质的理解,还为现代通信和计算技术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布朗运动
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中,对布朗运动的研究堪称其最杰出的发现之一。他观察到悬浮粒子呈现出的锯齿状运动,这一现象为原子和分子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这一发现不仅对当时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对多个科学分支具有重大意义。
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是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建的,旨在研制原子弹。这一计划得到了美国的全力支持,并在1945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当人们了解到二战期间原子弹在日本造成的巨大破坏后,才意识到爱因斯坦实际上是在为禁止核武器而努力。
受激辐射
受激辐射是爱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描述了当一个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发出与激励光子频率、方向完全相同且有固定位相差的光子。这一过程受到光场的影响。爱因斯坦基于互反性原理,认定描述吸收过程中的爱因斯坦系数B12和描述受激辐射过程中的爱因斯坦系数B21相等。这一理论为后来激光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美国和瑞士双国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Person of the Century)”。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