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年炎热干燥:由于深居内陆和四周高山的环绕,湿润气流无法到达,导致气候干燥,全年降水量极少。
温差较大:由于地处内陆,受到海洋影响较小,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都较大。
风沙较多:干燥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风沙活动频繁,盆地边缘沙丘南移现象严重。
这些气候特点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塔里木河等河流的水量较少,主要依靠高山融雪补给,导致河流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处1400千米,面积约40多万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800到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微向北倾,旧罗布泊湖面高程780米,是盆地最低点。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缘,水向东流。
盆地地貌呈环状分布,边缘是与山地连接的砾石戈壁,中心是辽阔沙漠,边缘和沙漠间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并有绿洲分布。塔里木河以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沙漠,为居世界第2位的流动沙漠。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气候,年均温9~11℃,无霜期超过200天。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沙和干热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盆地边缘沙丘南移现象严重。
盆地水分主要来自西风气流,盆地降水稀少,盆地本身无法形成径流,较大河流有南部的叶尔羌、克孜勒、盖孜、和田、克里雅等河,北部的阿克苏、台兰、渭干、库车及开都(下游称孔雀)等河。盆地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河床、渠道及田间渗漏,地下水动储量为110~148亿立方米。
农业资源
“塔里木”,在维吾尔语中即河流汇集之意。旧时喀什噶尔河、渭干河等也汇入塔里木河,后因灌溉耗水过多,与塔里木河间已断流。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带已发展为灌溉绿洲,著名的有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叶城、和田、于田等。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古老的内陆产棉区,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能满足中、晚熟陆地棉和长绒棉的需要。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积累养分,又不利害虫孳生,是中国优质棉种植的高产稳产区。瓜果资源丰富,著名的有库尔勒香梨、库车白杏、阿图什无花果、叶城石榴、和田红葡萄等。木本油料的薄壳核桃种植也很普遍。和田的地毯编织和桑蚕都发达。
油气资源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陆上油气潜力最大的盆地之一,埋深在6000米至100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别占到塔里木盆地总储量的83.2%和63.9%。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含油气沉积盆地。已探明油气资源总量约为160亿吨油当量,被地质学家称为21世纪中国石油战略接替地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始于1952年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1989年建成投产后,逐渐成为中国西部的能源经济中心。原油产量不断增长,天然气产量也从2004年的约14亿立方米猛增至2009年的181亿立方米,成为“西气东输”工程的主力气源之一。
截至2015年,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168亿吨,油气探明率14.6%,发现和探明大型油气田30多个,油气产量当量超2500万吨,油气产量当量年均增长百万吨。
2022年1月26日,从中国石化获悉,在塔里木盆地新发现亿吨级油气区,资源量凝析油8800万吨、天然气2900亿立方米。截至11月11日,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克拉-克深大气区,累计生产天然气2005.91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标煤1.8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97亿吨。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深地塔科1号设计垂直井深为11100米,这个数字,是中国陆上勘探此前从未到达过的深度,中国自主研制的全国首台12000米自动化钻机正在这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