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仰:屈原的政治理想是要实现楚国的强盛和天下的统一。尽管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但他的不懈斗争和对理想的忠诚,体现了坚持信念的崇高精神,激励着后人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
勇于揭露社会矛盾,坚持真理与正义:屈原的作品中,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邪恶势力的坚决抵制。他坚持真理,反对虚伪,这种勇于直面现实、坚持正义的精神,对我们识别和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胆质疑传统,倡导改革创新:屈原对古代的“天命观”持怀疑态度,并对传统观念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敢于挑战传统、追求真理的精神,启示我们要有批判性思维,勇于在继承中创新,不断发展进步。
1、爱国的精神
屈原举贤荐能,主张富国强兵,虽被流放,亦不忘忧国忧民,直至国家被侵略,仍然不愿舍弃自己的祖国,投江而亡,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这种爱国情怀,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2、高洁的精神
屈原20多岁就官居左徒,谓位高权重,若想过着富贵荣华的土豪生活并非难事。然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面对荒淫无道的贵族统治集团和污浊黑暗的社会现实,屈原未选择同流合污,而是始终保持高洁品格。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华夏族人,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 ) 。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汨罗江(一说丹江)自尽。从而,世人为了纪念他,便有了端午节。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