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走到了孤山寺北的贾亭处,向远看去,只见水面很平,白云也很低。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温暖的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迷住了人的眼睛,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的蹄子。最喜爱走的就是湖的东面,去看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告知春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湖水就在你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感觉。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记载,白居易生于书香门第,七世官宦家族,其太祖为北齐功臣五兵尚书,祖父“世敦儒业”。 白居易在翰林院为谏官时,就常以诗词的方式向皇帝进谏,广言朝政之得失。作品都表现出他关心众生疾苦的悲悯情怀。无论在朝中做官,还是到地方任职,白居易都能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