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表达了诗人对戍守边防的将士离人愁绪的感伤之情,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凉州词》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是一首雄浑苍凉、豪迈奔放的边塞诗。“黄河远上白云间”描写了西北边塞高远粗犷,充满力量感的壮美景象。在诗人的眼中古老而又曲折蜿蜒的黄河仿佛远远地登上白云之间,若脱离了西北边塞开阔的自然环境是不能想象出来的。
天地间奔涌的黄河与浮动的白云,是诗人当时真实所见的场景,更是最能够突出西北边塞的地域之形与壮美豪迈之神的景象,为诗歌之后的内容做了出色的气氛渲染。其中一个“上”字,可谓气格不凡。立足全篇看,这两句诗中的环境描写是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服务的,更是为抒发景中之人的情感,寄寓诗人自身的深沉感慨服务的。
随后,诗人将视线从自然景物逐渐转移到与人的生活相关的对象上。“一片孤城万仞山”中,诗人以“一片”的数量词强调“孤”城之“孤”,又以“万仞山”表现山之高,“一片”与“万仞”的对比极其强烈,形象而又有力地表现出其城之孤、其城之小。
羌笛是富有西北边疆地方特色的乐器。此时羌笛正在吹奏的《杨柳枝》,充满了哀怨之情。诗人劝慰驻守边塞的将士: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但这种忧伤不是一般的悲抑低沉的哀叹,是暗含讽刺之意,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春风”二字的双关意味。
杨慎在《升庵诗话》卷二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可见诗人的真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关心征人的生活,对于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不给予一丝温暖,从而赋予了诗歌更为深刻的意义。
王之涣,字季淩,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是唐朝著名诗人。
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被引为歌词。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王之涣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在任上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为妻。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文安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