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无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这五句话是佛教修行的核心思想,也是开悟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修行,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和体验到自性的本质,从而达到开悟的境界。
自性清净:指心灵清净、平和、宁静,不受外界干扰,也不被内心的烦恼所困扰。
自性不生不灭:指自性不会生灭,即心灵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
自性具足:指自性具备一切功德和智慧,不需要依靠外界的因素来成就自己。
自性不动摇:指每个人的自性本来是清净、平和、坚定、不动摇的,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自性能生万法:指自性能够生出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世间万物和心灵境界。
总的来说,新的大时代,我们要戒骄戒躁,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内心的平静,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
惠能大师,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于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
惠能祖师,俗姓卢。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唐龙朔元(661)在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随从作务,劈柴踏碓八个多月。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令弟子作偈以呈。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
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据说六祖本人不识字,但六祖门人法海曾记载“专为安名,可上慧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
六祖法体真身的安放地南华禅寺亦以“惠能”为准。六祖父亡后,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资助,北上参学。
惠能俗姓卢,传说初生时有“二异僧”来立名“惠能”,是从小就叫惠能。(按佛门惯例,“惠能”是出家时的法名。)惠能于唐贞观十二年在新州出生。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流落他乡的母子二人孤苦无依,之后惠能跟着老母移居南海(广州)。长大以卖柴来维持母子的生活。
一次,惠能卖柴时听人读诵《金刚经》,引起内心的领悟。经询问得知,黄梅弘忍大师在凭墓山,以《金刚经》弘化。惠能听了,觉得自己与佛法有缘,即辞别了老母,到黄梅去参礼弘忍。
黄梅得法。黄梅传承达摩禅的正统依神会所传,大约经一个月时间,惠能到了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的凭墓山,这里是唐初五十多年的禅学中心,传承了达摩禅的正统。惠能见到弘忍,自称“唯求法作佛”。
因惠能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而受到弘忍的赏识。惠能被派在碓房里踏碓,一做就是八个多月。“愿竭其力,即安于井臼;素刳其心,获悟于稊稗”。劳作与修持相结合,是佛教所固有(如周梨盘陀迦因扫地而悟入),成为此后曹溪禅的特色。
慧能大师见弟子终日打坐,有一次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弟子回答:“我参禅啊!”
慧能大师说:”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弟子回答:“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守住容易迷失的心,清净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慧能大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糊涂了。
慧能大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本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
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
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宁,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道:“那么怎么样才能去除妄念,不被世间之事所迷惑呢?”
慧能大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
弟子终于有所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