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三章中的重要一篇。在文学上,《孟子》一书气势充沛,说理畅达,长于论辩。《富贵不能淫》更是孟子关于大丈夫的一段名言,其语言简洁有力,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孟子通过与景春的对话,以犀利的言辞批驳了景春对大丈夫的错误认知,进而提出了自己对大丈夫的定义。
在思想上,这篇文章具有极高的价值。它强调了大丈夫应具备的品质,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思想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所传达的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被富贵所迷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原则。
而孟子的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同时,它也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