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即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开创两院制体制,创造契丹文字,吸收多方文化促进发展。
辽朝,又称大辽,是以契丹族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
其创建者耶律阿保机于契丹神册元年(公元916年)自立为帝,918年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在辽大同元年(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将朝名改为“大辽”。此后,国号在“契丹”与“大辽”之间数次变更。
契丹族源流可追溯至鲜卑民族,与古代东胡族群相关。在历史的进程中,契丹族曾先后效忠于匈奴、慕容部、拓跋部和唐朝。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在契丹领土上建立松漠都督府,并任命契丹酋长为都督,授“李”姓。
然而,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契丹反叛并宣布独立。开元年间虽重新归附唐朝,但安史之乱后,随着唐朝国力式微,契丹反复叛乱,松漠都督府逐渐形同虚设。
辽朝在疆域的全盛时期,东接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至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南至河北中部及山西北部。辽朝采用“两院制”政治体制,北院用契丹族制度管理游牧民族,南院采用汉族制度管理农业民族,促进了农牧业共同繁荣。此外,辽朝还吸收汉族及北宋、渤海国、五代、西夏和西域各国文化,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大辽疆域分散在现今的内蒙古、东北、河北等一带,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区。具体来说,大辽的疆域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在内蒙古地区,包括了如今的赤峰市巴林左旗等地,这里曾是大辽的政治中心上京临潢府所在地。在东北地区,涵盖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
辽宁省在古代时与大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辽宋对峙时期,辽宁省的范围全部属于辽国管辖,且辽宁的名字由来也与辽朝的“辽”字有着密切联系,学界普遍认为“辽”与“辽水”即辽河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在辽宁地区还曾成立过辽东和辽西两个省,也是根据地理位置命名。
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在当时也是大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辽的统治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在河北地区,大辽曾占据河北北部等地,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在山西地区,大辽的势力也曾延伸至此。
大辽的疆域在现代中国的地理版图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三省以及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